|
思政课“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发表时间:2021-05-17 11:47 原标题:思政课“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 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研究团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教的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讲好故事的前提。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首先是信仰坚定的教师。“言为心声”,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在行动上不遗余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教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不够坚定,那么讲出来的故事就会缺乏底气;如果教师自身都对故事心存疑虑,那么讲出来的东西不会是信念坚定、富有感染力的。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是视野宽广的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科学又是学科,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悟能力和认识水平,进行研究式教学。否则,在教学中就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局面,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教师。高校思政课更多的不是知识传授的科学教育,而是体悟意会的认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才能感动、打动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拓展实践教学新领域 在拓展网络新媒体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方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新时代故事。 在周公庙,带队老师现场讲授了周公辅佐武王、摄政成王、营建洛邑、分封诸侯、归政成王、制礼作乐等主要事迹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主要思想,同学们理解了为什么周公被尊称为诸子之师、儒道之源。在司马迁祠,同学们了解到司马迁的传奇人生,对司马迁在逆境中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完成《史记》撰写的精神纷纷点赞。在张载祠,学生了解到张载的生平事迹,分享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的崇高境界。在蒲城王鼎故里,同学们在王鼎“尸谏回天听”的义举和“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的遗疏中感受到清末仁人志士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气节与无奈……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同学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了解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在习仲勋纪念馆,师生学习了习仲勋的重要贡献和英雄事迹,特别是被习仲勋“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精神所振奋和鼓舞。在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同学们了解到杨虎城将军一生的光辉历程,感受到他投身革命、坚决抗日的爱国情怀…… 同时,我们还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在阎良飞机城,学生了解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韩城龙门镇阳山庄村,同学们了解到阳山庄村的千年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阳山庄村领导班子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改善民生为抓手,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在蓝田县葛牌镇,同学们实地调研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民生活的变迁,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认同。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叙事为纽带,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建立了“一体两翼”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这样就使得思政课“活起来”,从而“火起来”,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优秀课程。 (作者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备案信息:闽ICP备12020246号
通讯地址:三明市东新一路“两馆一宫”A座14层